标题: | 不同造林模式对铁尾矿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
---|---|
作者: | 马云波,牛聪傑,许中旗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机构: | 河北农业大学 |
关键词: | 铁尾矿,造林模式,物种多样性,土壤性质 |
刊名: | 水土保持学报 |
英文刊名: |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卷号: | 3 |
基金: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 |
页码: | 7 |
摘要: | "为了了解不同造林模式对尾矿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影响,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研究方式,分别调查未造林尾矿地、紫穗槐纯林、沙棘纯林以及沙棘-紫穗槐-桑树人工混交林下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结果表明:(1)与裸尾矿相比,紫穗槐纯林、沙棘纯林以及混交林林下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以及毛管孔隙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饱和持水量、总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有所上升,且混交林林下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最大,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与毛管孔隙度较裸尾矿分别下降了12.07%,3.49%,4.66%,3.67%,土壤饱和持水量、总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了6.44%,9.29%,12.96%;(2)与裸尾矿相比,紫穗槐纯林、沙棘纯林以及混交林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养分元素含量明显增加,土壤pH值下降,尤以混交林的变化最为明显;(3)造林后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及主要酶活性均有所上升,且以混交林上升最明显.由此可以看出,在尾矿地进行人工造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尾矿土壤的性质,且营造混交林模式对尾矿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 |